民間國防役制度應改弦更張

林永隆

「民間國防役」制度的本意在讓具有碩博士學位的役男以在民營企業從事研發以替代應盡之兵役義務。實施以來,每年都有數千名研究所畢業生經此管道進入產業界服務,此制度之實施對培育人才的學校及用人的企業都產生深遠的影響,也出現一些另人憂心的現象,主事者有必要加以檢討以謀更臻完善。

比起一般兵役,服民間國防役對役男而言除了四年合約外,可說是「免當兵」,因此吸引了大部份學生,只要能找到用人企業,都選擇服國防役而不出國深造或是攻讀博士學位,更有許多指導教授抱怨學生在研二上學期本應開始撰寫碩士論文時,便花掉大部份時間與精力在準備國防役口試及面談,等到找好國防役工作後又無心研究,實在是本末倒置有礙學術工作之進行。

優秀碩士生捨海內外博士級學位而就碩士級之國防役就業市場,更是不利我國長遠之科技研發,這兩年來行政院「矽導計畫」大幅編給IC設計教師員額,但各校卻找不到足夠符合資格之教師,更引發校際挖角及被挖學校集體抗議的不愉快事件,便是前幾年學生不攻讀博士學位所致之後遺症,如果我們繼續坐視民間國防役對碩士生的誘因明顯大於繼續深造,而不儘快改善,幾年後不只學校找不足夠好的新血,企業界未來面對國際競爭,若要找博士級人才提昇研發技術層級時,也將面臨人才短缺,到時回顧目前所為,只能稱之曰「殺雞取卵」。

 

表面看來企業界對民間國防役應該非常歡迎,因為國防役人員保證會穩定地做四年,非常可貴,但是當人才供不應求時,國防役的做法有了很嚴重的後遺症。以當下最熱門的IC設計領域來說,歷年來絕大部份科班出身的IC設計碩士生都進了國防役,也就是拿不到國防役員額的公司,根本找不到剛出校門或剛退伍的碩士級新鮮人,這就產生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政府透過國防役制度干預了企業之經營。雖是無意地,但事實就是政府決定了A公司該有X個新人,B公司該有Y個,而C公司不可以有。我們都知道人才是公司成敗之關鍵,如果有一公司的CEO告訴他的股東說:「我無法成功經營是因為政府不給我人才」,股東們可否要求國家賠償?政府該做的事情應是供給質優量多的人才給企業,而不是介入分配。

國防役是一個非常有力的政策工具,我們應該讓國防役回歸他的本意---促進頂尖研究。如果我們把資格限制在只具有博士學位者,而且允許未役役男赴海外取得博士學位後再回來服國防役,甚至將博士研究工作視同服國防役,我們將可導引大量優秀青年學子鑽研更高深學問,奠定國家更長遠更先進研發之基礎。